在光电系党政领导关心下,在系学生党总支的领导下,经过研究生会学术部的努力工作,5月27日晚7点,已经筹划了很久的光电系第三期学术沙龙在教3二楼教工之家顺利开展。本次沙龙邀请了光电系白剑教授(副系主任,研究方向为:微光学、二元光学等)和符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量子光学,量子信息)作为嘉宾老师,与同学们就国内外大事、学术科研以及生活与理想方面进行了一次近距离的交流,为不少心存困惑的同学点亮了心灯。
为了使本期学术沙龙将尽可能回归“沙龙”原本色,通过构造相对舒适轻松的讨论环境,系研究生会的组织人员特意带来了很多新鲜水果,让老师和同学边品尝边讨论,就如同闲话家常一般;主持人在沙龙开始之前就引导大家与两位嘉宾老师亲密接触,这也为本次沙龙定下来温馨畅快的基调。
在正式进入主题之前,为确保老师和学生们能真正“放得开”,让老师和学生打成一片,主持人特意出了个问题“难为”了一下到场的两位嘉宾老师,让他们谈一谈曾经做过的自己觉得荒诞不经的事,两位老师也相当配合,都毫无保留地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当年的“丰功伟绩”,一下子拉近了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
一切都准备就绪,本次学术沙龙才算是真正开始了。首先,主持人引导大家深入现实,就目前国内外一些热门事件进行了讨论,包括一直收到人们关注的居高不下的房价问题、正在如火如荼举办中的上海世博以及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校园安全事件。大家都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不少同学提出了自己对政府以及社会价值观的一些看法,指出了一些政策上的弊端,而两位老师对国家的发展和变革有着切身体会,他们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层次剖析了目前社会存在的问题之根源,指出学生在看待社会问题时不能一叶障目只见弊端,应有自己冷静而全面的思考,同学们听了如醍醐灌顶。
言罢社会现实,老师和同学们就我们研究生的本职工作——科研展开了讨论。主持人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当前许多研究生的困惑:大众化的教育使得硕士甚至博士文聘几乎成为了我们进入高薪领域的敲门砖,人们变得越来越功利,在如此的社会现实下怎样才能安心搞科研?
老师们结合自己过来人的经历,试图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成为同学们的指路明灯。首先谈到“我们为什么选择科研这条路”,白剑老师指出自己在读书时代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立志要做一名教师,因此也就一步步从学生变成了教授,一切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同时,白老师指出,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诱惑和压力存在,他当时读书时代也面临社会上的很多诱惑和压力,然而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造社会,而是尽可能去适应社会,而如何适应社会,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呢?主要要结合自己的兴趣作出合理的选择,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符建老师则坦言自己当时对物理十分痴迷,因此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科研的道路,可谓是与白剑老师的观点相映成趣,另外,符老师还指出我们看待问题要分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目光看的长远一点,更有利于我们抵制眼前的一些诱惑。
学生们则根据自己科研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请教了两位老师。发文章问题便是首当其冲。很多同学指出自己研究的领域偏向工程技术,发表的论文数量自然不能与那些搞前沿基础类的同学想比,而学校里评价一个研究生成绩的好坏大多是看文章的多少,其公平性和合理性一直是萦绕在学生心头的一个大问题。白老师和符老师认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指出,中国高校与国外的培养情况很不一样:国外是前言基础在高校,工程技术应用与创新在公司,而国内则是这两种在高校中并存,而评价的方式却差别不大,可以说我们是搬用了国外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这显然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老师们指出,这种现象在将来一定会得到改善,科学硕士和工程硕士各有所长,各有所需,都是社会的栋梁。
在本次学术沙龙临近尾声之际,两位老师各自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向同学们畅谈自己研究方向的进展和发展前景,不仅使同学们加深了对两老师研究方向的认识,也让我们感受到老师们对待科研的态度和热情。最后两位老师分别送给学生们一句话来共勉:
专注做一样事情,你的人生将从此受益!
——白剑
眼界要放高,做事要踏实!
——符建
本次学术沙龙给研究生提供了机会近距离来感受光电系教授的丰富生活阅历和学术背景及专业素养,从中获得一些对人生和读研的感悟,从多方面促进研究生的学术科研工作。研究生和导师可以说是“科研、学术、生活共同体”,学生应主动与导师多交流、多沟通;导师平时也应在科研之余关心学生的生活,做好“引路人”。在光电系党总支的关心和支持下,在系研究生会的精心准备下,本次学术沙龙活动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获得了圆满成功。我们相信,在今后的活动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其中,与老师们促膝畅谈,受到老师们的感染和熏陶,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光电系学生党总
光电系研究生会
2010.5.28
(文:董伟 /摄影:王俊)


